法庭风采 法治力量

3月10日是女法官国际日本报记者带您走近手执法槌的女性

2023-03-13 10:58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微信图片_20230315105922.jpg

郑小红 王薇 刘冰净 张娟 许方芳 朱晓勤 张创均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邱睦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通讯员 王甜田 张梦捷 陈贝 姜泰阳 陈永铧 郝丽萍 张强 黄犇 实习生 吴瑾悦

  她们手握法槌,敲响公平正义的声音;她们头顶国徽,每一声宣判都铿锵有力。

  2021年4月28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3月10日确定为“女法官国际日”。今年3月10日是第二个女法官国际日。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女法官挥洒着汗水,顶起了法治建设的“半边天”。新时代的女法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宗旨,心怀人民,使命担肩。

  今天,极目新闻记者带您走近不同岗位的女法官,领略她们不一样的风采。

  1“微笑法官”郑小红

“女法官”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耀

  面对当事人,她总是保持一张微笑的面庞。她说,微笑可以传递力量,她被老百姓称为“微笑法官”。

  她的书柜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荣誉: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但是她说,“女法官”才是这辈子最大的荣耀。

  她是郑小红,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2017年,作为全省法院系统唯一代表,郑小红当选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耀,也是基层人民法官的荣誉。”郑小红对极目新闻记者说,为了传递基层法官的声音,她在大会召开前密集走访基层法院和基层法官,聆听他们对司法改革的声音。党的十九大结束后的第二天,郑小红就赶回了武汉。“当时我的想法只有一个:迅速向所在地的法院干警和人民群众传达党的十九大的声音。”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郑小红获“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长期的基层民事审判工作经历,使我更懂得群众的思想、感情和诉求。”不少她审过的案子中的当事人,事后都跟她成了朋友。

  郑小红回忆,1988年她刚到法院工作的时候,女法官大约只有8个。现如今,在她工作的东西湖区法院,女法官数量占了一半。

  郑小红表示,女法官是让她最引以为豪的称呼。“它代表了我们新时代女性的自尊、自立、自强和自信。”

   2“专家法官”王薇

   在攻坚克难中勇攀高峰

 “王薇审的案子最大特点是难度大。”一位熟悉王薇的同事如是说。

  2005年,王薇就进入到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工作。“17年过去了,几乎就没有挪过‘窝’。”王薇笑呵呵地说。

  2012年,王薇开始关注妇女儿童保护问题。当年11月,她起草了武汉中院《关于开展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工作的暂行办法》,该办法下发至各区法院。王薇认为,反家暴存在着“隐蔽性强、固定证据困难、惩戒震慑力度不够”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今年2月,王薇联系区法院开展了试点法院、公安和妇联建立“反家暴三方协作机制”。公安、妇联可代为申请“保护令”,法院将在48小时内发出“保护令”,情况紧急的将在24小时内发出“保护令”;必要时,法院还可向当事人所在地区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妇联、学校等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

 “这些措施的出台将有力解决反家暴案件审理中的难点、堵点。”王薇说。

  此外,王薇还组建调研团队起草《关于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妥善化解家事纠纷的意见》《家事调查员工作规范》《家事调解员工作规范》以及离婚证明书的统一制式,经武汉中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在全市法院家事审判工作推进会上发布。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王薇选择在职攻读法学博士学位。“这也是为了更好解答我在平时案件审理中的困惑。”王薇告诉记者。

  近三年,王薇审理数百件重大疑难复杂案件。2019年,王薇荣获“全省审判业务专家”称号。

  3“温情法官”刘冰净

  在每一个案件中体现司法的温度

   刘冰净是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的年轻法官。

 “我一直忘不了第一次穿上法袍、敲响法槌的那一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冰净至今难掩激动。那天是2019年11月29日。

  2019年,刘冰净被任命为员额法官,担任民商事案件审判工作。她审理的第一起案件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刘冰净深知,民商事案件涉及民生,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没有任何建筑学学科背景的她为了审理好这个案子,经常晚上加班加点核对数据。“转钟下班也是常有的事。”

  当她把结案文书交到时任江岸区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的手中时,对方惊叹地竖起了大拇指:“这完全不像是刚刚入额的法官写出来的文书。”

  刘冰净告诉记者,当她敲响法槌的那一刻,一股神圣感从心底油然升起。在被任命为员额法官之前,她做过七年的书记员。

“穿上法袍的那一刻,我深知责任重大。”刘冰净表示,作为一名法官做到“案结事了”也许不难,但是只有做到“人和”方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纠纷。

  入额不久,刘冰净审理了一起九旬老人状告子女赡养纠纷案。老人的儿女们互相推诿,均不愿承担赡养义务。该类案件基本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完全可以一判了之,轻松结案。但是,刘冰净选择煞费苦心地向老人的每个子女释法析理,为老人争取利益最大化。经过不厌其烦的劝说和不失时机的调解,这起赡养案件最终得以妥善解决,风烛残年的老人老有所依,四分五裂的亲情得以弥合。

“我要努力让我审过的每一起案子,让当事人从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温暖。”刘冰净说。

  4“妈妈法官”张创均

  用心守护每一个祖国的花朵

“离开审判席还真让我有点依依不舍。”张创均笑呵呵地说道。还有一年半她将退休,离开这个为之奋斗了近40年的舞台。

 1994年,张创均从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水果湖人民法庭调入“少年刑事审判庭”,从事代理审判员工作。在她的帮助下,不少问题少年得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所以,她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妈妈法官”。

 曾经的一起盗窃案让张创均和一位刘姓少年成了“亲戚”。少年犯刘某因盗窃一辆吉普车被以涉嫌犯有“盗窃罪”起诉,按照车辆评估价值,此案标的已经远超判处“缓刑”标准。

 审理期间,张创均发现刘某并没有犯罪前科,当时出于“好玩”的心理,将没有上锁的汽车引线打着开到另外的地方就下车回家了,主观恶性不大。“我就想能不能给这个孩子一次机会。”张创均说。

 恰巧此时,刘某的父亲因患肝癌住院,他的母亲身体也不好,父亲无人照料。社区干部也陪同刘某母亲来法院反映,刘某平时在社区表现良好,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少年刑事审判庭将此案呈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减轻判决并适用了缓刑。

 在缓刑考验期,张创均亲自跟踪帮教,要求刘某每月两次到法院汇报思想,并与他交心谈心,还经常跟他母亲联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后来刘某进了一家工厂工作。对于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刘某加倍珍惜,经常加班加点,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看见每一个迷途知返的孩子,我就觉得我在工作上的付出是值得的。”张创均说,“审判可以明辨是非,却无法代替爱的感召。”

   5“田间法官”张娟

   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我来自农村,所以对田间地头有着特殊的感情。”今年是张娟参加工作的第15个年头。作为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法院侏儒人民法庭庭长的她,15年间,先后任书记员、审判员、员额法官、副庭长、庭长,三次因工作需要来到乡村法庭,扎根乡村法庭工作七年。

  张娟所在的侏儒街位于武汉市最西端,与仙桃市、汉川市及武汉市汉南区接壤,辖区面积320平方公里,占蔡甸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辖区人口共计10万人。

  由于地处偏远,侏儒法庭成了蔡甸区法院巡回审判次数最多的派出法庭。辖区的农家小院、路口、集镇……都能见到张娟和她的审判团队驾着巡回审判车来回忙碌的身影。

  如今的侏儒法庭,由张娟及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组成了一支平均年龄为32岁的青春审判团队。

 “乡村振兴离不开良好的乡情乡风,而良好的乡情乡风需要我们潜移默化的引导。”在张娟看来,巡回审判不仅是对案件的审理,对于村民来说更是一次普法。

  每次巡回审判都会吸引不少村民驻足观看,有时甚至相邻村的村民都会骑着电动车赶来“凑热闹”。庭审结束后,张娟会向原被告和旁听干部群众进行法制宣传和解答,倡导邻里和睦共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张娟最喜欢的诗句。“作为一个农家娃,我愿意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乡村的法治事业。”张娟表示,这也是她孜孜不倦的追求。

   6“知心法官”许方芳

   释放善意传递法律信仰

“作为一名法官,要对得起身上这套制服。”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法官许方芳说。由于长期冲锋在审判执行第一线,许方芳养成了办事雷厉风行的风格。

“我认为,女法官是有优势的。”许方芳说,作为女法官,她有着与生俱来的善解人意、观察入微、循循善诱等优势,使她能够更快地走进当事人内心。

  许方芳是2008年入职的。当时的江夏还属于城乡接合部,群众法律素养普遍不高,遇到一些侵权赔偿类纠纷,当事人之间往往矛盾激烈,拳脚相向。此时,许方芳总是提醒自己要保持镇定,更加耐心细心,用尽量柔和的语言去寻找矛盾的调和点。对不懂法的农民群众,她更是想方设法地用实际行动和浅显易懂的语言说给他们听,让他们赢得明明白白、输得心服口服。

  在处理一起高空抛物案件时,原告因找不到具体致害人,便将该栋楼10楼以上住户全部告上法院。最终,法院判令,72名被告应按每套房315.6元的标准分别向原告支付补偿金。这类案件在江夏区尚属首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被告的楼上居民居然无一人主动领取判决书。

  许方芳见状,便与同事们一家一户地去敲门、去释法。“我们只想通过这样的裁判结果,换取大家维护公共安全的意识,预防高空拋掷或坠落物致人损害事件的再次发生,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许方芳说。

  2021年2月,江夏区法院党组决定让她主持执行局工作。“我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贡献给了我最期待的司法事业。”许方芳表示,女法官更是一种信仰,“不让公平正义在自己手里蒙羞”。

  7“行走法官”朱晓勤

   法官多走一步路,群众满意多一分

  1996年12月进入到法院工作以来,历任书记员、审判员、民庭庭长、执行局局长……“我始终坚信法官每多走一步路,群众满意就多一分。”武汉经开区法院执行局局长朱晓勤法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作为一名执行法官,一定要腿勤。”这是朱晓勤法官做好执行工作的“秘诀”。“一次和解不成就两次,两次不成就三次,坚持有恒心、用真心、以心暖心,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辖区某企业在改制后遇到阶段性流动资金短缺困难,导致出现诉讼挤兑,50余件债务纠纷陆续进入执行程序。受理案件后,朱晓勤没有简单地“一扣了之”,而是多次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发现该企业虽然遇到了经营困境,但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发展前景良好。

  朱晓勤决定组织债权人和企业方进行和解,她向双方当事人释明了强制扣划执行可能面临的风险,宣传了当前国家关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精神,积极引导双方共同着眼未来,共渡阶段性难关。

  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原本矛盾尖锐的双方都被她的诚意打动,最终达成一揽子执行和解协议,企业平稳度过债务危机,逐步恢复生产经营活动,旧存债务也逐步得到化解。

 “‘放水养鱼’的处理结果,既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又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权益最大化,取得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朱晓勤说。

   (原载于《楚天都市报》2023年3月12日A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