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现代手段,参与江汉“智慧法院”建设

王郭亦然:创新“模板”让审判流程提质增效

2019-10-10 17:18
来源: 长江日报

“追梦人”王郭亦然_b.jpg

“追梦人”王郭亦然

    “江汉区法院执行局推动强制执行,法官王郭亦然迎难而上,刚正不阿,给他点赞!”近日,江汉区人民法院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收到一份特殊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督办单”。

    今年32岁的王郭亦然5年前进入江汉区人民法院,先后担任书记员、执行员、法官助理等职务。辅助审判尽职尽责,执行行动雷厉风行,他创新编撰的《书记员操作手册》,成为提升司法工作效率的“模板”,为全院审判工作提供指引和参考。“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是我的工作理念。”王郭亦然说。

    “忙中生智”制作模板 

    填写文书只需15分钟

    受检察官父亲的耳濡目染,王郭亦然自幼对法学深深着迷。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他,毅然选择“跨界”报考刑法专业研究生。

    和父亲商量毕业去向,两人产生了分歧。“父亲认为去中院、高院工作更轻松,我却觉得基层法院接触群众多,能让我更快成长。”他不顾父亲反对,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江汉区人民法院刑庭书记员。

    庭前准备、庭审记录、执行下达、及时归档……书记员工作细致繁琐,加班至深夜成了常事。

    为提升工作效率,王郭亦然利用业余时间,对案件接收、庭审笔录、送达判决书、归档等审判流程进行总结梳理,先后形成《书记员操作手册》“基础篇”及“效率进阶篇”,并上传院网供全院学习推广。法警队每半天限提押3名被告人、判决书保底印刷22份、判决书送达地址导航……“手册将案件流程细化、可视化,我们拿到手就能操作。”同事余棣涛说。

    以往文书材料纯靠手写,很多信息需要反复填写多次,复杂案件文书填写可能要耗时一天。王郭亦然进而又完善了一套“案件信息汇总模板”,“这是一套相互关联的表格,只需填写一次,同类信息就自动生成。”书记员填写一份文书的时间可缩减至15分钟。

    执行案件雷厉风行

    督促“老赖”履行和解协议

    总有一些案件,尽管判决生效,却因各种状况陷入执行“僵局”。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2018年,该项工作进入“攻坚期”,王郭亦然被选派至执行局任执行员,开始独立承办案件。

    腾退案是执行工作中的“硬骨头”。在一起餐饮商户腾退案中,王郭亦然调查发现,此案涉及利益复杂,且店铺地处闹市,强制腾退易引发围观。

    “在我看来,‘果断’是处理这类案件的关键。”他明确策略“各个击破”:多次上门约谈被执行人,讲明法律责任;遭拒后,果断协同法警队对其实施拘留。“拘留是手段而非目的。”15个小时后,房屋完成腾退,王郭亦然连夜赶往拘留所解除拘留措施。当他走出拘留所,已是凌晨两点多。

    另一桩民间借贷纠纷案,则让王郭亦然面临新的考验:自2017年起,法院判强制执行欠款方还钱,反复推进仍有三成欠款,且双方丧失信任,执行人为此多次投诉。王郭亦然一边耐心安抚执行人情绪,另一边“铁腕”冻结被执行人账户,限制消费,并拘传到院释明法律,最终敦促其履行了和解协议,执行人也由“信访人”变“点赞人”。

    今年8月,王郭亦然有了新身份——民意街人民法庭法官助理,他迅速把各社区跑了个遍。“根据摸底的情况,我们‘因地制宜’探索‘诉源治理、诉调对接、多元解纷’新路径,既方便群众诉讼,也力求从源头预防、化解纠纷。”

    【说跨越】

    江汉区多年来始终践行司法为民,坚守司法公正,强化司法能力,树立司法公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

    近年来,该区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以“诉讼服务全覆盖,智能辅助无等待”为理念,在“智能服务”上下功夫,试点“庭审语音转写系统”,先后建成智能自助服务区、材料收转发中心、调解速裁区等智能化诉讼服务功能区,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江汉区还大力推进庭审公开,开展“阳光法庭”建设,直播庭审案件总量全国第一,促进庭审公开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庭审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中,江汉区人民法院获评2017年度“优秀直播法院”“优秀直播法官”等荣誉。

    策划:中共江汉区委宣传部

    撰文:曹欣怡 朱素芳 成艳秦